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五年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为党育才、为国育才,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善用大思政课 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
教研并重,打造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大师资”,另一方面,探索青年教师“导师制”,形成思政教师内涵提升的成长机制,从内涵和外延的双维度提高思政课师资队伍的专业性。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尤其是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专题研讨,形成了稳定的、长效的共建机制。2023年,获得上海市“星光计划”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上海市高职院校公共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上海市民办高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技能大赛优胜奖。
先后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知名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丰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创新和拓展了民办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思路和渠道,聆听师生超过3000人次。
聚焦高职学生特质,推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形成《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中国式现代化的杨浦实践》《民有所呼 法有所应》《海纳百川,持筹握算》《人民航空为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合理制定房产规划》《民航市场营销之“炼”就一颗民航心》6个典型案例。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场馆开展沉浸式教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组建辅导员理论宣讲团,引导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开展“青春心向党,奋进新时代”辅导员主题宣讲展示活动;在上海市职业教育德育联盟开展的市级理论宣讲展示比赛中荣获 “三等奖”。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先后立项建设2批次共计2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4门课程(病理学、职场(护理)英语、声乐与幼儿歌曲表演、电气液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及其团队分别入选2022年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团队”。经管学院教师李庆华荣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二等奖。从2019年起,每年度校级教研课题设立“课程思政”专题。2023年起,设立“大思政”专项,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的4项课题予以立项。2023年学校重新启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学校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好教师。
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教育 开拓“学思践悟”新模式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上海福寿园共建生命教育基地,与中共四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开展深度合作,尤其是以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红色场馆,在学中做,在做中悟,通过身体力行来彰显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成立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坚持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先学、先讲、先行”,管理规范、成绩突出:2023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围绕二十大精神、建校三十周年、时代楷模人物、红色场馆研学等主题开展宣讲上五十多场,覆盖教学班级90%以上。参赛作品《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在2024年“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高职组)中荣获一等奖;在上海市民办高校的00后讲微党课的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在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及微电影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引导青年学生把信仰扎根红色沃土。传统品牌项目“重走红色信念路”大学生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年已连续开展14年,“行走的课堂”——“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专项行动,计划五年走完长征路,至今已走完瑞金、遵义、长沙三站,引领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把信仰扎根在红色沃土,把激情播撒在改革征途,把青春展现在世界舞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在校团委指导下,我校志愿者协会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围绕“社会关注、群众需要、学生能为”,采取项目化运作,发挥高职教育特点,提出“利用职业技能,开展志愿服务”理念,长期为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重要场馆提供志愿服务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区、镇组织的 “一江一河”保护行动之打捞“母亲河”志愿活动、“爱心暑托班”、为老金晖行动、禁毒科普进校园等志愿服务。学校的禁毒志愿服务已形成了品牌效应,并挂牌“闵行区禁毒志愿服务基地”。校志愿者协会多次荣获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服务集体、上海市优秀禁毒志愿者组织、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活动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感想与收获
龙燕: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曾获首届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标兵”、上海市高职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上海市“最美教师”(2018-2019)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有三个要素:一是课程建设,二是师资队伍,三是内外联动,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东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大手牵小手”的公民办共建平台,引进公办院校示范马院的优质师资协助开展课程建设,率先在同类院校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联合集体备课、开拓课题项目联申共研的新模式推动了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内涵提升;通过校内外联动,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红色场馆开展深度合作,尤其是通过培育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红色场馆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大思政课”的建设视角全面推进和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让我们的思政课既深刻又生动。
焦庆超: 教育学院辅导员,曾获2022年上海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2023年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2023年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建立“一生一策”学生台账,确保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以学风实践项目为抓手,在“学院—课堂—学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院—社区—学生”的思政模式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促进学生“乐学”“导学”“勤学”“督学”“优学”良性循环,在“学思践悟”中引领学生做一名有为青年。
沈佳秀:护理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曾获2023年上海市高校辅导员特色工作法“三等奖”。
为了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我尝试采用“头雁”学习型班集体工作法。从新生入学开始,将班级学习型建设目标内容融入新生教育中,将班级建设目标植入班级建设中。营造良好班级氛围,避免灌输式教育,采取聚焦愉悦感、尊重感、关注感,建立创新开放性的思考模式。实施“头雁培养计划”,激活“雁阵效应”,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指导,班级自治、自立、自我教育的良好机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该工作法的推动下,我所带的护理班级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CET-4通过率74%,专升本通过率79.59%。更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社会实践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班级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学风优良建设班级”。该工作法获得2023年上海市高校辅导员特色工作法“三等奖”。
韩文静: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曾获2022年上海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优胜奖、2022年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展示暨第十一届移动微课程大赛三等奖。
我们应该结合05后感兴趣的内容,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为了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我认为辅导员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一生一档)。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惑,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和帮助。
汽修221班 李晔宇
在思政课课堂上,老师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我们,让我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在课后实践中,我们通过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温党的百年历史,通过举行沉浸式主题思政课生动学习红色文化。用青年之声讲好红色故事,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的成员,通过每一次的宣讲我更加明白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勇担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传递青年声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展现青春担当。
关务221班 王子涵
人生就是通往目的地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的志向,通往目的地的方法有很多,这是道路,如何用正确的思想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思政课。在这次沉浸式主题思政课中,我们学到了国旗的故事,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伟大的政党是如何一步一步将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从而建立起了新中国历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巩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强化思想武装,把小我融入进大我中,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始终将“人民”二字牢记于心。
动画222班 罗春燕
通过参加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一步丰富了党史知识,提升了理论水平,思想得到了升华,精神得到了丰盈。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深化学习,讲好党史的故事,传递青年之声,努力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通讯员 刘会娟 素材来源:教务处、马院、学工部、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