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 民航“三教”改革培训班的收获与思考

编辑:刘会娟发布时间:2024-05-09浏览次数:149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赋能民航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民航类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民航行指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近期联合举办了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培训班。培训班在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举办,航空学院两位专业教师参加了培训。

国内职教专家分别就数字化时代三教改革趋势、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等主题做了讲座和经验分享。浙江交通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季永青教授作了“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讲座。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同时对传统教师角色提出挑战。当信息传递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沟通时,教师角色从原来知识的灌输者演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创新的引导者。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外+课内”融通、“校内+校外”协同,促进“教师+学生”相长。未来高校职业教育必须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数字化高科技手段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海南经贸职院国际旅游学院院长吉家文教授就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分享了经验。他指出课程要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院长田巨平教授剖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现状,对职业教育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和展望,突出强调了未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主任王健楠老师分享了民航类专业建设经验,即突出高标准和国际化的特色,打造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发展适应力较强的高水平专业群。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陈冬梅教授分享了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及课程建设的体会。就如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所说: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本期培训班还组织学员考察了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该试验区由教育部和海南省共建,是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主要承载国际教育功能和教科产城融合发展功能。目前已签约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20余所。学员们参观了试验区的规划展厅、图书馆及部分入驻院校,与教育创新区进行了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先进的图书馆和体育场馆令人不禁感叹,海南的国际化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培训期间,我们与兄弟院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进行了调研,该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力保障了专业培养质量,对我们专业建设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三天的培训内容充实丰富,老师们深刻认识教育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机遇和挑战,在变革创新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国家竞争力储能、赋能、提能,使教育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为“三教”改革赋予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与会教师表示,将携手共进,以创新为翼,以思政为魂,共同开创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